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能力、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等,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     
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下图是该遗址发掘出土的玉猪龙和彩色女神头像等形象。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牛河梁遗址(     

玉猪龙(左),彩色女神头像(右)
A.文化交流的频繁B.祭祀文化的先进
C.审美价值的取向D.国家组织的建立
3 . 如图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1万多处,各地均可建立起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到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     
A.早期文明成果领先世界B.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C.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D.各地区发展水平相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彩陶文化。下列是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物。这些文物可用于说明(       
             
河南八里岗遗址彩陶罐       陕西泉护村遗址彩陶盆
             
陕西姜襄遗址彩陶葫芦瓶       湖北大溪文化彩陶罐
A.当时跨地域文化交流频繁B.当时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C.中华文明多元体的特点D.早期人民的审美逐渐趋于统一
2023-12-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2023-12-05更新 | 464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青台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发现是由九个栽立陶罐组成的“北斗九星”图案。这一被天文学家确认为天文类祭祀遗迹的发现,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这反映出,仰韶文化中晚期(     
A.农耕文明领先世界B.诞生了早期国家
C.开始萌生天人观念D.文明化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青海发现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趋向合理B.男尊女卑的习俗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D.社会生产分工较明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该文化遗存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3-11-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牛河梁遗址目前已发现四座积石冢中心大墓,均为红山文化晚期的上层积石冢阶段遗存。它们的位置处于整个积石冢或整个地点的中心,墓葬规模较大,且与其他墓葬的主次关系分明。这表明当时(     
A.氏族部落解体B.建筑水平高超C.出现阶级分化D.早期国家产生
2023-1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繁丽悦目,许多图案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组合图案。如图是仰韶文化复杂型鱼鸟组合图像的典型代表。这表现出(     

   

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B.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先民社会生活的丰富D.当时生存环境的稳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