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2024-02-08更新 | 40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B.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开始推行内外服制度
3 . 它“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见证。”据此判断,这段世界文化遗产评委评估报告的对象是(     
A.红山文化B.仰韶文化
C.良渚文化D.龙山文化
2023-12-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A.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023-12-14更新 | 55次组卷 | 5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距今七千多年)出土了630多枚刻划符号(如图鸟状符),这些刻划符号按功能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这些刻符最适用于研究(     
   
A.远古生物形态B.早期渔猎文化C.汉文字的起源D.先民计数方式
2023-10-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所示阴影区域是以彩陶为特征的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分布区,黑点则是仰韶文化之外包含类似于庙底沟类型彩陶的遗址分布。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兼容并蓄B.绵延不断C.博大精深D.多元一体
7 . 1987 年考古学家在某一上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稻穗纹陶盆和大量的稻壳。经鉴定,这些稻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遗存。这一遗址有可能是(     
A.山顶洞遗址B.仰韶遗址C.河姆渡遗址D.良渚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三星堆遗址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在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了若干新器物,如顶尊跪坐铜人像、铜圆口方尊、玉琮、丝织品、金面具和象牙雕刻,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这进一步印证了(       
A.古蜀文明领先于中原地区B.内外服体制的优越性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3-02-27更新 | 346次组卷 | 5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畜牧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进步
2023-02-10更新 | 170次组卷 | 11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