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武王伐纣

材料一

出处内容
《史记·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甲子日,纣兵败
《尚书·武成》甲子日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
《白虎通·礼乐》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

材料二   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


材料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日)。


(1)依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要介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
2021-05-05更新 | 1199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两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在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提出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修)
2023-07-08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提炼至少二条历史信息并进行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层次清晰。)
2021-08-26更新 | 47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案)
4 .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自《史记》,其中记载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烽火”而失信于诸侯,等到申侯与西夷犬戎来攻时,“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家钱穆先生曾对此提出质疑:“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日本学者平势隆郎认为,“烽火戏诸侯”如果真实,“其前提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阶段。”另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受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辨析“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浏失,它必商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8-19更新 | 35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结合所学周代有关史实,构建出“互相配合”“一整套”制度的关系示意图,并对所示关系进行合理阐释。
2021-09-07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周朝俨然是一个宗族和姻戚累世同居的大家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周朝的旧国当中,从没听说过是商朝的后裔,而唯一奉殷祀的宋国,却是周人所建。可知王子分封的事在商朝若不是绝无,亦稀有。但在周朝,则不然了。王位是以嫡长子继承的,王的庶子除在少数例外的情形之下(如王后无出,或嫡长子先死)都没有为王的资格,所以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在可能的限度内也都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商、周间的这一大差异产生了以下两种重大的结果:第一,因为王族的向外分封,周朝王族的地盘比之前商朝大大扩张了,王室的势力也大大加强了,同时王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周王正式的名号是“天王”,通俗的称号是“天子”。第二,王族的向外分封也就是周人的向外移殖,这促进民族间的同化,也就助成“诸夏”范围的拓展。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编写一幕发生在周代诸侯之间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商周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商周对地方管理的措施,说明周朝是一个宗族和姻戚累世同居的大家庭。
2020-11-27更新 | 5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新教材2019)-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8 . 分封制与封君封臣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从上述两幅图片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2021-09-14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众多家族有大批族裔迁居台湾和南洋,这在族谱中有甚多记载。闽南硫瑭戴氏修谱章程明确规定:“凡属维清公派下裔孙,不管分布于何处,都应尽量稽查,编教入谱,芳名永存,力争把失误、遗漏降到最低限度。”家族修谱,大多把“凡例”作为具体准则,涉及台湾和南洋族裔载录,同样依照“凡例”。尽管“凡例”有所不同,录的族裔信息略不尽相同,却要把基本要素记录清楚。泉州安溪《二房参镇罗黄氏族谱》记载黄珩父子事迹:黄,国彦子。年未弱冠,往台经商,粒积成家,旋归聘娶,就田中营建厦屋,傍筑书斋,杖乡杖朝之余……南安罗东《炉峰潘氏族谱》,在台族裔潘伟仲,为渡台宗亲提供居住地方,还给田地耕作。南安华美《蓬岛郭氏家谱》载,在台族裔郭严明,为渡台宗亲建厝让其安身。

——摘编自吴绮云《粤族谱的特殊史料价值》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17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10 . 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

释文工具书
宗伯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宗伯有大小之分。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有专管丧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后世自大夫以下的宗庙都称为“家庙”。宗庙也可代称王室或国家。《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重之以宗器。”杜预注:“宗庙礼乐之器,钟磬之属。”《国语·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法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其主要精神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做法是划分大宗、小宗,以此达到巩固封建的世袭统治。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

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