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敖汉旗是中国旱作农业起源地之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其境内的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敖汉旗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3-11-12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畜牧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进步
2023-02-10更新 | 177次组卷 | 115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在浙江浦江发现的距今11000—9000年的文化遗址,面积达2万平方米,发现有深70厘米的储藏窖穴、干栏式建筑柱洞、许多陶器、磨制石器等;陶器中夹杂大量驯化水稻颖壳;还出土碳化稻米、稻壳、小穗轴等,样品总量达5万余个。以上考古发现(     
①说明长期定居的聚落出现   ②反映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③证实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④体现社会的等级礼仪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4-30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1)(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较大型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石斧、石镰、石锄等,而且还发现了储藏有粟粒的大型陶罐和经过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还有羊、猪、狗等家畜随葬。这反映出当时(       
A.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存在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差别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D.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2024-03-07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汶口文化晚期,安徽淮河流域遗址数量显著增加,人口规模较早中期明显扩大,有的聚落已达400多人;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遗址数量增加到110余处,遗址规模和人口数量进一步扩大。由此可推知, 当时(       
A.原始农业逐步发展起来B.王权辐射的范围不断扩展
C.早期国家形态日益明显D.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考古学家发现该遗址有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该遗址应属于(     
A.旧石器时代B.母系氏族社会C.早期国家D.阶级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太湖周围地区,距今约53004000年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居民以粟为主要食物B.已经建立奴隶制国家
C.处于母系氏族时期D.拥有中国早期的城市
2023-12-16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项目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下列遗址不属于“加速阶段”的是(     
A.姜寨聚落遗址B.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C.良渚遗址D.陶寺遗址
2024-03-22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