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①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完成:
(1)韩非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 .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4 . 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福民”作用(   )
A.连坐法统治人民B.“燔诗书而明法令”
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
6 .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16-11-27更新 | 42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1—2012学年贵州省瓮安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2016-11-21更新 | 985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诊断性考试(5月)历史试题
8-9高二·湖南·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016-11-18更新 | 112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2-3《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