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结交王侯,各诸侯国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各诸侯国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为成就政治霸业服务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改变斗富逐利的风气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时期某一社会现象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

记述

出处

货物出入市场,须有“司市”所发给的玺节方可通行。《周礼·地官·司市》
(齐相管仲强调)“处农就田野”,“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 方便各就其业。《国语·齐语》
(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 二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商君书·农战》

A.工商食官的局面不断强化B.争霸战争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C.国家注重对经济实施干预D.社会动荡导致社会流动性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商人参与政治,出将入相的现象,如管仲有身为齐相的权势,子贡有与诸侯“分庭抗礼”的礼遇,乌氏保有位比封君的地位。这反映了
A.商人阶层壮大瓦解宗法体系B.专制王权形成依赖商业发展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D.农商并重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2020-04-23更新 | 627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2020-03-06更新 | 131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战国时期,转运贸易已具有相当突出的发展。在湖南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珠,与古代西亚同类产品如出一辙。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称我国为“塞勒斯”(丝)。由此可知当时
A.转运贸易占据主导地位B.中西贸易已经开始
C.古代丝绸之路已经开通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7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主体已经不是官府、贵族或官僚商人,而是平民商人,此时的平民商人已经是完全以经商为职业之人,而且商人与其他社会职业还处在频繁的流动之中,这与殷商西周时期商人子弟永远经商的封闭状态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否定B.市民阶层已经形成
C.商业群体及其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各诸侯国普遍重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著名的“通工易事”论,“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也就是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仁政”思想得到了践行
B.社会经济各行业间联系加强
C.官营工商业垄断地位被打破
D.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易经》记载,神农氏(炎帝)时期,曾在“日中设市”,“聚天下之货”,使各“交易而退”。材料所载
A.为商业研究提供了准确资料
B.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
D.说明当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地官·遗人》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乱。”《国语·齐语》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商君书》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汉书·食货志》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