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2 . 文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晚期以来,由于贵族分子不断地下降为士,庶民阶级大量地上升为士,士阶层扩大了。士已不复顾炎武所说的“大抵皆有职之人”。相反地,士已从固定的封建关系中游离了出来而进入了一种“士无定主”的状态。这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有学问有知识的士人,他们以“仕”为专业,然而社会上却并没有固定的职位在等待他们。在这种情形之下,于是便有了所谓“仕”的问题。子夏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国思想文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有一个共同规律:或者是社会经济大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或者是社会大变革,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转折刺激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已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常识,崛起的士成了诸侯、卿大夫、私门搜罗的重要对象,其中学士一类构成“百家”的主体,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著书立说,在文化上贡献巨大。

——摘编自陈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演变及士阶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阶层兴起的影响。
2022-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评估(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平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办大学堂。它与差不多同时出现在雅典的希腊学园(又称阿卡德米学院、柏拉图学院)堪称双璧。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分别在世界的东、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20世纪初,国学学者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说:“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钟应,斯亦奇矣!”希腊学派中,最负盛名的“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与希腊学园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稷下学宫则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所在,“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郭沫若语)。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稷下学宫与古代希腊学园兴盛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稷下学宫与古代希腊学园的共同作用。
2021-11-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 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 19 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探究时代变迁是从文学开始的原因》

材料二 到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政造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カ劳动的密切结合,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为“双百”方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的代表思想家及其政治主张。(各列举一位即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家争鸣”在性质和侧重点上的主要区别。
2021-02-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针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局面,提出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是祸乱的原因;墨子说“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这说明当时
A.建立君主专制成为各学派共识B.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趋于一致
C.在分裂动乱中孕育着统一思想D.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021-01-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