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儒、墨思想以鲁国为中心,儒家思想传播于晋、卫、齐,墨家思想传播于楚、秦;道家思想源于南方的楚、陈、宋;阴阳家则起于北方的燕、齐;法家思想以三晋为主。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进入转型时期B.士人阶层得到解放
C.各诸侯国文化繁荣D.文化区域特色明显
2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是指(       
A.诸子百家争鸣B.分封制崩溃C.商人地位降低D.“学在官府”
2023-0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滞慢B.诸子学说精彩纷呈
C.中央集权制度崩溃D.官府垄断学校教育
4 . 东周时代,儒、墨以鲁国为中心;道家起源于南方原不发达的楚、陈、宋;阴阳家在北方偏于保守齐国发展;法家主要源于三晋;周、卫处于交通要道,商业兴盛,产生了专作政治交易的纵横家。由此可见(     
A.社会动荡限定了思想的传播范围B.诸子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国家实力
C.各学派分布体现出地域上的特点D.经济差异必然导致思想上的纷争
2023-01-16更新 | 47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独占文化和知识话语权的格局被打破,诸子百家迭次兴起。他们在争鸣的同时,又共同主张(     
A.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恢复周天子的固有权威
C.社会从无序重归有序D.提升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6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们为了“有智为寡人用之”,而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并给予优待。于是,各派学者纷至沓来,在学宫中“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或潜心钻研、或聚会论辩,甚至就国计民生直抒己见。由此可见,稷下学宫的发展(     
A.属于官府垄断学术的象征B.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C.得益于诸子百家相互融合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7 .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这种现象的影响是(     
A.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B.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C.形成开放自由的文化风气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8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西学东渐
9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该思想家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2022-08-16更新 | 1705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清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学教育的破产,商,周以来的“学在官府”日益转向“学在民间”。这一变化(     
A.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推动B.使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C.有助于新知识分子群体形成D.使各学派思想逐渐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