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以下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叙述。其中②处表述的是(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①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当时②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这是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A.历史背景B.历史现象C.历史影响D.历史评价
2023-01-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清代学者张学诚曾说:“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现代学者孟宪承认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材料描述的是
A.西周“学在官府”B.春秋时期的私学
C.西晋时期的国子监D.北宋时期的书院
2022-06-1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的"士"几乎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出身微贱,但他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智慧或才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发展的需要B.个人发展的需要C.人才流动的需要D.百家争鸣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无为是治国之道B.尚古崇德是根本
C.重视规则和秩序D.强调要顺应自然
6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2020-12-11更新 | 736次组卷 | 37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Ⅱ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
A.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B.发展私学教育
C.挽救奴隶制度D.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9 . 钱穆《国史大纲》论及战国初期各国的社会状况时,把各国的情况概括成三种类型:“诸国中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愈深者,其改进愈难,故____①____遂至积弱不振。其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较浅者,其改进较易,故____②____相继称霸于春秋……而经君统篡弒以后,更得急速改变其国家之内部组织,自宗法封建国家激转而为新军国。___③___则以受封建传统文化之熏陶更浅,故其国家可以不经内部君统篡易,而亦追随改进为新军国焉。”①、②、③对应的应该是
A.鲁卫、齐晋、秦楚B.秦楚、齐晋、鲁卫
C.秦楚、鲁卫、齐晋D.鲁卫、秦楚、燕宋
2019-12-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①诸子百家的形成   ②争霸战争的开始       ③“士”阶层崛起        ④专业官僚的出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