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B.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C.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D.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 . 据《汉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思想流派一共有189家。后来的《隋书》也记载诸子百家实则有上千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各派学术思想融合发展B.社会的急剧变革
C.战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D.私学的迅速发展
3 . 据史料记载,当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于是百家诸说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正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由此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
A.士阶层社会地位逐渐凸显B.文化下移引发官学衰废
C.政治多元化下的现实需要D.学在民间已成蔚然风气
2020-12-05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思想流派一共有189家,著作有4324篇。后来的《隋书·经籍志》也记载“诸子百家”实则有上千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急剧变革B.战争连绵、政权更迭频繁
C.私学的迅速发展D.各派学术思想融合发展
2020-10-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从侧面反映了
A.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社会阶层的变动D.各国的历史风貌
7 . 在春秋战国之际,有大批奴隶主贵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成了士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传》云:三代帝王后裔,“于今为庶”,栾、郤、胥等大贵族“降在皂隶”,《国语》也有“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的记载。这一社会变动(  )
A.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新兴地主B.全面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
C.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D.客观上促进了上层文化下移民间
8 .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记载:“……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由此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A.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B.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大变化
C.分封制和井田制逐渐瓦解D.华夏族与周边族群日趋融合
2020-11-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
A.史书体例有所创新B.新式选官制度建立
C.社会阶层发生变动D.统一历史趋势显现
10 .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上述材料的共同点是
A.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民意B.体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C.体现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D.强调人定胜天的进取精神
2019-10-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