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据《史记》记载:“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是称誉
A.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发达B.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景象
C.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D.春秋战国时生产力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后期的范蠡,在陶邑家富巨万,号称“陶朱公”;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嬴政之父争得王位,后来做了秦国相国。这表明
A.巨商支持是秦朝统一的主要因素B.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私商崛起有利于工商食官被打破D.商人入仕符合了春秋时期的潮流
2020-09-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史记》对战国时期相关社会现象的记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商贩注重市场经营的技巧B.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
C.商业受抑制的境况被改变D.经商理念源于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书》中记载:“周垃,柳、七星、张之分野也。……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熹为商贾,不好仕宦。”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周人维护分封制
B.西周商业繁荣
C.周朝的社会巨变
D.周人见利忘义
5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结交王侯,各诸侯国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各诸侯国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为成就政治霸业服务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改变斗富逐利的风气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6 . 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还不普遍,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商业的需求很少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
C.自然经济的影响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
7 . 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白圭“取予以时”的做法
A.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B.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
C.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D.打破了商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局面
2020-07-11更新 | 526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2020届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文科综合(一)历史试题
8 . 春秋中期以前,工商食官。春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大量出现,他们或“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或“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这种变化
A.巩固官营工商业的统治地位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形成D.改变了士农工商的次序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时期某一社会现象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

记述

出处

货物出入市场,须有“司市”所发给的玺节方可通行。《周礼·地官·司市》
(齐相管仲强调)“处农就田野”,“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 方便各就其业。《国语·齐语》
(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 二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商君书·农战》

A.工商食官的局面不断强化B.争霸战争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C.国家注重对经济实施干预D.社会动荡导致社会流动性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中国古代所谓士、农、工、商“四民”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周流天下”的主要是 (        )
A.士B.农C.工D.商
2020-05-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