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士”的变动与中国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立诸侯),诸侯立家(卿大夫称家臣),卿置侧室(众子,与正室嫡子相对),大夫有贰宗(次子为贰宗),士有隶子弟(士卑,不能自行分封,只能以本族子弟为隶属),庶人、工、商,各有分亲(以亲疏为别),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春秋左传正义卷第五桓公元年至二年》

材料二 春秋时期,内外发生种种权力斗争……以及列国之间的兼并,都会改变权力结构和财富分配。于是,不少社会的上层人物作为斗争的失败者,却下降到社会的底层。……他们具有下层前所未有的动能,社会整体遂拥有了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开展与进步。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例如孔子、孟子,都是没落的旧贵族或其子孙。

——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三 “士”在每一时期的变异也就是中国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折射。……从汉到清两千年间,“士”在文化与政治方面所占据的中心位置是和科举(广义的)制度分不开的。通过科举考试(特别如唐、宋以下的“进士”),“士”直接进入了权力世界的大门,……着眼于此,我们才能抓住传统的“士”与现代知识人之间的一个关键性的区别,清末(即1905年)废止科举的重大象征意义在此便完全显露出来了。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及春秋早期的社会分层情况,并指出这一时期“士”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有“士”阶层在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 “士”的阶层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士’在每一时期的变异也就是中国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折射”这句话的理解。
2020-06-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诚信的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古希腊城邦公民德性和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即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因子。

——李嘉莉等《西方的诚信观念》

材料二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主忠信”,孟子说“诚者人之道也。”……东汉儒家经学汇编而成的《白虎通义》提出:“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西方的诚信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的,与中国人道主义责任为主的伦理式诚信不同?道义的责任,不能靠法律约束,故靠自我的道德自律?当然也会存在道德声誉的压力,由此形成“礼治”传统;而契约责任靠的是法律约束,发生权利与义务的争议就要上法庭,由此产生了司法独立的雏形。

——刘文武《伦理式诚信与契约式诚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诚信精神的来源。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西诚信观对各自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就此谈谈你对诚信观念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