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
A.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B.争霸战争日益频繁
C.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D.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2021-09-20更新 | 1142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2 . 下表是齐桓公葵丘会盟和晋文公践土会盟对比表。这种变化体现了
会盟时间参加国家周王是否参加
葵丘会盟前651年齐、鲁、宋、卫、郑、许、曹周王派代表参加
践土会盟前632年晋、齐、鲁、宋、蔡、郑、陈、莒、邾、秦等周王被“召”来

A.周王权威趋于下降B.齐国的实力弱于晋国
C.宗法分封逐步强化D.诸侯国之间更加团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金文中“德”字多涉及效法祖先之德,如“烈德”“懿德”“介德”等。至春秋时期,“不德”之例和贵族称颂个人之德渐多。这种变化
A.丰富了儒家学说B.与政治变动相呼应
C.强化了宗法观念D.是王权扩大的需要
4 . 分析图中左、右两幅形势图,可以得出的主题是
A.民族交融扩大统治范围B.秦朝取代周天子大一统
C.政治秩序的破坏与建构D.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时,周王实行“命卿”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正卿名义上仍叫“命卿”,实际并没有经过天子“受命”。这说明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频繁B.“礼崩乐坏”
C.宗法观念消亡D.君主专制减弱
2023-06-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周平王死后,桓王与郑国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这说明(     
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破坏
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的瓦解
7 . 祭祀是周代的“国之大事”,在祭祀先祖时,《周礼》明确规定“支子不祭”,也就说嫡子、庶子没有权力主持祖先祭祀,只有助祭资格,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宗子出身者纷纷作器主持祭祀先祖。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开始解体B.礼崩乐溃的局面正式形成
C.宗法制遭到破坏D.“克己复礼”已刻不容缓
9 . 春秋后期,先后出现了卿大夫专权和“陪臣(私家臣属)执国命”的现象。“学在官府”格局瓦解,学术文化重心下移。这些情况
A.引发诸侯各国相互进行争霸战争B.导致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C.成为周王朝统治分崩离析的起点D.促进战国时期发生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
10 .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生产力飞速的发展
2021-02-04更新 | 186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