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齐宣王在齐国都城设立了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官办学术机构——稷下学宫。各家各派在这个学术王国之中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一状况
A.打破了学术垄断的局面B.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D.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分裂
2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3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又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的崛起
B.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
D.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 . 据史料记载,当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于是百家诸说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正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由此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
A.士阶层社会地位逐渐凸显B.文化下移引发官学衰废
C.政治多元化下的现实需要D.学在民间已成蔚然风气
2020-12-05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
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
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D.反映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
2020-04-01更新 | 39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 (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