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学教育的破产,商,周以来的“学在官府”日益转向“学在民间”。这一变化(     
A.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推动B.使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C.有助于新知识分子群体形成D.使各学派思想逐渐统一
2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2023-09-07更新 | 402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齐语》记载:“桓公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这些从政权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士,必须面临再就业的挑战。“游士”的再就业(  )
A.在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B.维持了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
C.促进思想多元局面的出现D.是造成礼乐崩坏的主要原因
2022-02-15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齐宣王在齐国都城设立了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官办学术机构——稷下学宫。各家各派在这个学术王国之中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一状况
A.打破了学术垄断的局面B.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D.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分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
2021-01-24更新 | 2209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7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又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的崛起
B.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
D.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8 . 据史料记载,当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于是百家诸说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正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由此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
A.士阶层社会地位逐渐凸显B.文化下移引发官学衰废
C.政治多元化下的现实需要D.学在民间已成蔚然风气
2020-12-05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刑书,临终前对他的继任者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由此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子产主张德政,宣扬儒家思想
B.子产的治国理念违背时代潮流
C.子产主张严刑峻法
D.子产最早提出了民本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