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有许多种复杂的类型。置是设置,新政区的设置常在新开辟的领土上或在原有版图内的空白地区。分即分置,有许多新政区是从原有政区中分置或析置而来,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由一个政区分成两个或若干个新政区,另一种是由若干政区各划出一部分地域,组成一个新政区。废就是撤销已有的政区,也称罢或省,撤销政区有时是领土的放弃,有时是将该政区的领域划入其他政区。合,指政区的合并,在大多数情况下,撤销政区的同时意味着并入其他政区,所以并省(或省并)两字常常连用。并入其他政区的情况就称为合。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

在南北不同的地域中,政区幅员的减小速率是不一样的,南方政区幅员的减小速度要快得多,与之相应,南方的政区分布也就越来越密。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南方政区分布越来越密的原因。
2021-12-1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代中国社会始终处在两种政治、经济形态的此消彼长之中:一是国家权力直接统治原子化的个体臣民;一是大量人口沦为世家大族或地主的私属。为解决此类矛盾,秦朝着重
A.依据血缘关系建构国家权力B.推行郡县制度抑制地方势力
C.摒弃等级制度凸显君主集权D.改革中央官制减少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制度D.推进了基层的社会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是守、令。同时,郡县都设一个尉,把军权分离出去;还设一个监,主管监察。这样郡县的力量被限制在一个范围内。秦朝这一做法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B.让官员相互牵制C.协调官员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朝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分封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A.使得官僚政治的范围有所扩大B.是减少决策失误的唯一途径
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
2021-11-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
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
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据此可知,郡县制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最终形成B.其行政区划被沿用至民国时代
C.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知(     
A.秦代之后分封退出历史舞台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
C.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D.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
2021-11-10更新 | 45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