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2022-11-26更新 | 129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2022-09-24更新 | 937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郡县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统一后,在讨论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主张分封制且有大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绾却未能敌过独持异议的廷尉李斯,最终确立了郡县制。这说明当时
A.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B.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朝臣掌握着决策权力D.三公九卿制发生异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大秦帝国攻占百越,统一岭南,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秦末时赵佗割据岭南三郡所建立的南越王国后,将南越王国所属区域划分为南海等九郡。这一变化
A.反映了汉代行政结构的复杂化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岭南的控制加强
C.说明岭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D.折射出汉代官僚制度已经走向成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有许多种复杂的类型。置是设置,新政区的设置常在新开辟的领土上或在原有版图内的空白地区。分即分置,有许多新政区是从原有政区中分置或析置而来,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由一个政区分成两个或若干个新政区,另一种是由若干政区各划出一部分地域,组成一个新政区。废就是撤销已有的政区,也称罢或省,撤销政区有时是领土的放弃,有时是将该政区的领域划入其他政区。合,指政区的合并,在大多数情况下,撤销政区的同时意味着并入其他政区,所以并省(或省并)两字常常连用。并入其他政区的情况就称为合。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

在南北不同的地域中,政区幅员的减小速率是不一样的,南方政区幅员的减小速度要快得多,与之相应,南方的政区分布也就越来越密。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南方政区分布越来越密的原因。
2021-12-1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代中国社会始终处在两种政治、经济形态的此消彼长之中:一是国家权力直接统治原子化的个体臣民;一是大量人口沦为世家大族或地主的私属。为解决此类矛盾,秦朝着重
A.依据血缘关系建构国家权力B.推行郡县制度抑制地方势力
C.摒弃等级制度凸显君主集权D.改革中央官制减少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2021-11-07更新 | 67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县统于郡的制度最初行于三晋。例如,魏的上郡有十五县;赵的上党郡有二十四县。秦、楚、燕的郡县制度是效法三晋的。只有齐国始终没有设郡,却有类似郡的都的设置。一郡首长叫做守,也尊称为“太守”,都以武官充任。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A.分封制度走向瓦解B.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趋于弱化
C.中央集权制度完善D.军事与行政组织渐趋于合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