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由于西周天下秩序的特征所在,地缘体系最为隐秘而不为强调,地缘政治活动也隐藏于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人伦体系最深处。……从先秦到秦汉帝国时期,地缘政治思想也经历着竟雄式向着控驭式转变的历史过程。”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汉时期“地缘政治”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等级制度逐渐走向消亡B.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C.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D.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面两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变化趋势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以礼治国到以法治国
C.从郡县制度到行省制度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023-01-09更新 | 222次组卷 | 115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国在春秋时就已设县,但只置于个别边远地区,尚未成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秦献公时曾推广县制,但规模有限。至商鞅变法时,将许多原来聚族而居的村落,改编为县,即把许多乡、邑、聚(村落)合并为县,共建置了41个县(一说31个县)。每县设县令、县丞、县尉。县令是县之长,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后随着国土的扩展和开发,县的数量逐渐增加。公元前349年,“初为县,有秩史”,开始在各县设置有定额俸禄的小吏。县制的普遍推行,打破了血缘的纽带关系,将国家权力集中到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后秦国县制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行县制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编制设置一般为:横向上,郡实行三级制——模仿三公制,设郡守、郡丞和郡尉;纵向上,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A.制度变革消除了割据隐患B.地方行政机构分权趋势明显
C.文官制度发展走向完善D.地方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形成
2021-08-02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记载:此种趋势,虽自春秋、战国以来即然,然明白肯定的废封建则自秦始皇统一后始。时丞相王绾即请立诸子,封王荆、齐、燕诸地,李斯不谓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卒从李斯议。该材料反映了秦朝设置的何种政治制度?
A.郡国并行制B.行省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郡”字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家统一趋势受到威胁B.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建立
C.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中国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弱化B.血缘对政治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2020-07-18更新 | 116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从人治到法治化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为民主政治奠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