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酺(?-104),东汉名臣,历官明帝、章帝、和帝三朝,深为朝廷倚重。少时从祖父张充学《尚书》,能继承其学业。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公元66年成为南宫《五经》师之一、为宗室四姓小侯讲授经学,深受称赏。汉明帝召其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炟。他为人耿直,常匡正太子的言行,深得太子敬重。汉章帝即位后,曾多次赞扬他“屡有谏正,阎阁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并要其他为诸王讲学的经师向他学习。后来,他以侍中、虎贲中郎将出任东郡太守。他到任后便提拔义勇,搏击豪强,查处滥杀长吏,提拔重用忠义之人。汉和帝时,历任魏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太尉、宰相等职,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政绩卓著。临终前嘱咐儿子:“我位居三公,且不能宣扬德化,使臣民遵循制度,葬我时当务节俭!”卒时,皇帝亲临丧礼,赐以墓地。

——据太和人物《张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酺所处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酺的活动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4-04-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针对盗贼横行的局面,汉武帝派专员以严刑峻法治盗,但是出现“小吏有盗弗言、上下相匿” 的情况。光武帝一方面利用计谋从内部瓦解群盗。另一方面对臣下采取安抚、激励之策,除包庇获罪外,其余皆不予处罚。对比两者的治盗之法。可知(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B.治国策略需要应势而为
C.官吏监察管理缺乏规范D.礼法结合融入基层治理
2024-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东汉继承西汉制度,分封诸侯。但东汉的诸侯王亦多滞留京师,不治民,甚至久不就国,诸侯王国成为诸侯王租税收入的计算单位。这一现象有利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强化皇室宗族血缘纽带
C.地方世家大族势力滋长D.减轻地方百姓经济负担
2024-04-28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东汉《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也,可别稻及兰”,“别稻”即移栽。成都东汉墓出土的水田模型显示,水田内每块秧田都有整齐成行的秧窝,其行距、窝距一致,极易让人联想到“育秧移栽”的秧田;广东佛山东汉墓出土的水田模型,田块被田埂分成六方,在第五方田中,有表示秧苗的筐点纹和插秧俑。据此可知(     
A.文献记载的真实性须经考古发掘验证B.东汉广东农业精耕细作水平更高
C.考古发掘证实东汉成都推行育秧移栽D.东汉水稻育秧移栽技术有所发展
2024-04-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时期,诸多地方宗族组织成员通过服膺儒学,与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由通经而以察举征辟进入官僚队伍,实现了宗族势力的官僚化、士族化。据此推知,东汉宗族势力的发展(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生态
C.规范了地方基层治理D.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2024-04-27更新 | 29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想化的情绪,恪守节操,“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但到东汉末年,拒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举再解职,或者当朝做官却保持一种对政事的疏离,这些都会给士大夫带来社会声望。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清议起到激浊扬清作用B.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C.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D.社会舆论影响士人地位
2024·全国·模拟预测
8 . 在两汉时期,皇帝赐民以爵的措施在即位、元服、立皇后、立皇太子或者瑞兆降临时实施。如朝廷立皇太子时,仅对继承父位的男子即民户的嫡子进行爵位的赏封。由此可知,赐民以爵旨在(       
A.昭示皇恩浩荡B.规范社会秩序C.完善官僚政治D.强化基层治理
2024-04-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9 . 在汉代乐府诗《羽林郎》中,民女胡姬可以“春日独当垆”,奴仆冯子都可以食用“金盘脍鲤鱼”,卖酒与食肉的行为就这样自然地发生在了街头巷尾。这一描述折射出当时(       
A.封建盛世的极度辉煌B.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C.汉代高贵饮食平民化D.农渔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4-04-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宣帝时,社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甚至形成“户异政,人殊服”的“八方殊风”的风俗景观。而到东汉后期,已经不能勾勒出如西汉后期那样明显的“九州异俗”的风俗地理区划。材料反映出汉朝(       
A.风俗地域差异变化不大B.儒家教化不断深入
C.治国理念出现较大调整D.开始实现政治统一
2024-04-2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