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2022-06-08更新 | 7560次组卷 | 5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2019-06-21更新 | 4258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2019届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019-01-30更新 | 2675次组卷 | 3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记载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B.门阀士族发展成割据势力
C.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1-06-07更新 | 542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考古发现,在云贵地区的墓葬中,西汉早期铁器数量很少,西汉中期数量增多,东汉时期出现带有夜郎(当地夷族部落)特色的铁器(如图)。这说明汉代(     

                  铜饼铁剑
A.西南地区对中原文化引入与创新B.内地民间冶铁业日益迎合市场需求
C.西南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频繁D.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在云贵逐步盛行
2024-04-10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汉后期,皇权逐渐失去了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礼乐制度破坏B.外戚宦官相互勾结
C.以“柔道”治天下D.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2022-11-09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A.王莽改制B.光武中兴C.党锢之祸D.黄巾起义
2021-03-0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     
A.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反映了皇权的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