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黄老学者反对“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认为理想的政治应“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确立法度并保持它的稳定性,通过制度使得君主能够“无为而无不为”,从而建构“使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的理想社会形态。据此可知,黄老之学(     
A.具有道法结合特色B.抛弃无为而治思想
C.崇尚外儒内法观点D.官僚制度走向成熟
2 . 汉初,儒生陆贾曾提醒高祖刘邦:“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他主张“行仁义,法先王”,以儒术治国。其所进献的《新语》十二篇深得皇帝称许。这表明汉初(     
A.秦朝治国理念被摒弃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
C.无为而治思想受推崇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3 . 西汉初年,汉高祖授权儒生叔孙通制定礼仪以凸显君王威仪,鲁地两名儒生冷言道:“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公去矣,无污我”。据此可知,这两名儒生(     
A.反对礼乐治国的方针B.秉持外儒内道的观念
C.鄙视谄媚权贵的行为D.无视秦亡汉兴的时局
2023-02-11更新 | 61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等3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自战国到西汉主要学派和政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分别作出了哪些努力?并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2-1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个历史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A.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相同B.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相同
C.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不同D.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不同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望重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1)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和途径,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及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2022-10-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包括儒家在内的各学派都留下了大量典籍。然而,到了汉初,年轻的儒家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只能将老儒背诵的经典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以学习。经典遗失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乱B.年代久远C.儒学衰落D.焚书坑儒
9 . 关于焚书坑儒,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焚诗书、坑术士”,认为秦始皇坑的是术士;孔安国在为《尚书》作序时记载“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生。由此可见(       
A.只有一手史料才能弥合分歧B.历史记载需要考古发现印证
C.史料的运用要注意相互对照D.焚书坑儒真相根本无法认定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10 .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