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黄老学者反对“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认为理想的政治应“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确立法度并保持它的稳定性,通过制度使得君主能够“无为而无不为”,从而建构“使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的理想社会形态。据此可知,黄老之学(     
A.具有道法结合特色B.抛弃无为而治思想
C.崇尚外儒内法观点D.官僚制度走向成熟
2 . 贾谊在指责骄奢的商贾剥削农民的后果时说道:“饥寒切于民之肌肤……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无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据上述材料可推知(     
A.汉初社会经济百废待兴B.贾谊反对推行重农抑商
C.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黄老之学客观上助力商贾
2023-10-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实行“焚书”。后又因儒生议论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始皇发怒实行“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实行(     
A.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威B.确立了法家治国思想
C.造成了秦朝的直接灭亡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4 . 《汉书·儒林传》记载:“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儒学)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这表明明,汉初(     
A.儒学未受到统治阶层的赏识B.儒道思想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
C.统治集团内部存在尖锐矛盾D.专制体制发挥了文化整合功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个历史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A.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相同B.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相同
C.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不同D.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不同
6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包括儒家在内的各学派都留下了大量典籍。然而,到了汉初,年轻的儒家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只能将老儒背诵的经典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以学习。经典遗失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乱B.年代久远C.儒学衰落D.焚书坑儒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8 .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9 .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坑)术士。”该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     
A.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
B.确立法家独尊地位
C.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造势
D.压制政见不一致者
2022-07-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与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相符合的选项是
A.a处百家争鸣、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B.a处焚书坑儒、b处玄学兴盛、c处佛道冲击、d处批判儒学
C.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D.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教传入、d处理学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