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9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宣帝晚年,曾与太子刘奭闲聊,刘奭认为皇帝执刑太深,宜用儒生实施仁政。宣帝勃然作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并感慨道:“将来乱我家者,太子也。”这说明汉宣帝治国
A.儒法并用宽严相济B.严格遵循西汉制度
C.休养生息施行仁政D.教育储君依法治国
2022-06-02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西汉高祖至武帝初年,朝廷官员中师从法家的居多数,从汉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朝廷官员出身于师从法家、道家的人数急剧减少,而师从儒家的人数不断攀升。这一变化表明
A.官员晋升渠道的拓宽B.治国方略的转变
C.社会阶层流动的削弱D.中央集权的强化
4 .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与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相符合的选项是
A.a处百家争鸣、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B.a处焚书坑儒、b处玄学兴盛、c处佛道冲击、d处批判儒学
C.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D.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教传入、d处理学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秦汉时期,在参与实际政治的过程中,儒家学者逐渐从“儒者”变成了“儒士”。因此,学者余英时指出“先秦儒家的君臣观在董仲舒手上也经过了一番相当彻底的法家化。”这里的“法家化”指的是儒学
A.丧失了社会批判精神B.完成政治体制化进程
C.融入于法家思想体系D.与官僚政治逐步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汉时期,朝廷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来。汉代祠堂的兴盛
A.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B.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
C.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D.便利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汉书》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完整的儒学教育体系已经建立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5-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大戴礼记·本命》关于离婚原则有这样的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
A.受社会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B.意在维护女子权益
C.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D.加剧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时,孔安国把《论语》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注为“道谓礼乐也,乐以和人,人和则易使”。东汉时,马融把《论语》中“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为“道,谓为之政教”。由此可见,他们
A.希望恢复周朝礼乐制度B.把民本思想转化为了政治实践
C.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融汇了先秦诸子百家政治理念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下面是对话的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
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者……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愿罢盐、铁、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汉代盐铁政策辩论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