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公卿大夫靡不“穷经”,魏正始以后却是“公卿士庶,罕通经业”。阮籍、鲍敬言甚至言称无君无臣,天下太平。南朝官员王琨还曾因遵循“男女无亲授”的规则而遭众人“嗤笑”。这些变化反映了
A.儒学面临着信仰危机B.儒学满足了统治的需要
C.思想文化趋于保守化D.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2022-01-12更新 | 37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4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三》中指出:为官拿国家俸禄者不必经营农商,接受了大利就不应该谋取小利。为官者既取大利,又谋小利,老天都不能满足你,何况弱势之民!这是造成小民贫困不安的原因。董仲舒的这一言论
A.促进了西汉商业的繁荣B.为西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C.把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官营手工业D.有利于国家治理与社会安定
2021-03-1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时设有“诸子传记博士”“杂学博士”等多达70多名,而到汉武帝时废除了其他博士,只设了“五经博士”,以“专经”博士来研究古籍经典。这一变化折射出
A.秦汉治国宗旨发生转变B.先秦儒学传统得以延续
C.诸子之说丧失社会基础D.儒家学说获得独尊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由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孝经》中“孝治天下”的理念被汉代的皇帝们吸收采纳,由此逐渐发展出了真正的“孝治天下”的实践,所以汉朝的制度使天下人都诵读《孝经》,选官吏也是推举孝廉。 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 “ 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7 .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B.儒学逐渐确立民间的独尊地位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制衡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825次组卷 | 208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9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353次组卷 | 145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2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2018-07-12更新 | 1168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