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5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并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经济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儒学走向“精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诞生的背景。
2022-1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汉代,《尚书》中的“禹贡”篇被用作治理黄河的参考文献,“洪范”篇被用来预测世事变迁,《春秋》一书被用来作为审判罪犯的标准,而《诗经》则被用来作为谏书。这表明汉代儒学(     
A.注重通经致用B.强调内圣外王C.调和法道思想D.宣扬天人感应
3 . 秦朝建立后,统治者崇尚法家学说;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统治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这说明秦汉时期(     
A.学术思想异常活跃B.主流思想与政治统治相关
C.文化专制有所弱化D.尚未实现学术的高度统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显示,山东、江苏、陕西三省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其中以山东居多。如图中出土于山东济南的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拓片局部),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左)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右)。衣袖中伸出大雁头的人像正是孔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注: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称为“贽礼”,禽鸟为初见尊长时所送的礼品)。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在孔子和老子中间有一小儿,为童子项橐(七岁神童,孔子老师)。


孝堂山石祠孔子见老子图(拓片局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汉代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2-04更新 | 12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太平御览》载:“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仲舒)议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伊欲诟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由此可知汉朝的司法实践(     
A.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儒家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判决依据
C.重视家训并强调基层教化D.规范了家庭和子女的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中期,《大戴礼记·本命》有这样的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由此知,“七去三不去”的婚姻原则(     
A.受社会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B.旨在维护女性合法权益
C.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是法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2022-11-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一位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的判决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父亲,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血缘亲情观念不断深化
8 . 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否定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做法,接受董仲舒尊崇儒术的主张,并设太学、郡县学。该变革(       
A.有利于尊师重教传统的形成B.使儒学法律化由此发端
C.奠定了三纲五常的理论基础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2022-11-20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52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为某个老师上课时绘制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趋势图,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a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B.b是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c是唐朝时期,佛道思想成为主流D.d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渐趋没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西汉某段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选官律令儒家化的趋势B.儒学影响力在不断加强
C.儒学已成社会主流意识D.察举制已经取代世官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