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西汉豪强地主的一部分,经济势力日益巩固,又得为儒学世家,由通经入仕,而使自己政治地位上升,成为东汉的世家大族。东汉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作者论述的历史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有(     
①西汉异姓诸侯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
②汉武帝设置十三州部刺史进行巡视监察
③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发展势力
④官学私学重视儒学教育以适应选官制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9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汉末年,一些士大夫家族由经学入仕,进而累世公卿,儒学宗师有门生“众至千人”者;东汉以后,宗师的门生数百上千更是寻常之事,多的可达数千、上万。儒学世家的出现和发展(     
A.表明儒学向基层渗透B.瓦解了地方诸侯国的势力
C.促进选官制度的变革D.对中央集权产生双重影响
2024-04-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今四川省彭山县出土的东汉《舂米》画像砖。图上有一谷仓,图左有二人并列踏碓;右下有二人正做米与糠的分离工作。该文物可以用于印证(       

A.官营手工业技术状况B.自耕农的粮食种植与加工
C.庄园经济的协作劳动D.农业耕作方式的日益完善
4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公元39年,刘秀下“度田令”,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又命“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有十余个郡太守因“度田不实”被诛杀,“学为儒宗、八世博士”的大司徒欧阳歙也因测量田亩作弊、贪污,被捕下狱死在狱中。“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这说明(     
A.度田有助打击豪强B.度田是为整顿吏治
C.东汉初年政局动荡D.土地兼并妨碍民生
2023-12-0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
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豪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阶层。起初,他们是民中之“豪”,首先强在其财势,“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兼并大量田产,“与民争利天下”;其次强在族势,“汉代豪强往往不只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大宗族”,“雄张闾里”,成为离心力量,他们还恃财“买复”,享受免役特权。高祖刘邦与功臣列侯们推行“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等打击豪强的政策。汉武帝继续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打击豪强的政策。

材料二 列侯是仅次于诸侯王的第二等贵族爵。西汉昭宣以后,非豪强出身的列侯及其后代通过兼并土地,经营工商业,以及宗族势力的壮大而成为豪强;一些豪强通过军功、裙带关系、世传经学而受封为列侯,成为豪强在“庙堂”中的代理人。在联合镇压了黄巾起义后,上层列侯纷纷抛弃中央的荣位虚职,积极攫取州郡牧守的职位,企图割据一方;地方豪强的军事力量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积极投靠那些掌握地方实权的上层列侯。而后,曹操、孙权、刘备等分别联合不同的豪强地主武装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力量。

——以上均摘编自秦铁柱《汉代列侯与豪强关系刍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抑制豪强势力的原因及其主要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汉代列侯与豪强之间关系的变化,分析东汉末年豪强势力发展的主要影响。
2023-11-20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汉代,民间资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存在雇佣劳动,一般情况下以货币的形式支付报酬,也存在以粮食支付雇值的情况。如居延汉简《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中就有“市庸(佣)平贾大男日二斗”的记载。这表明,汉代(     
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产业经营方式较灵活
C.统一的货币体系形成D.未真正推行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文献通考·封建考》云:“至东都,始有未与国邑,赐美名之例……至明帝时,有四姓小侯,乃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外戚子弟,以少年获封者。又肃宗赐东平王、苍列侯印十九枚,令王子年五岁以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此二者,皆是未有土地,只佩印,受俸廪。”由此可知,东汉(     
A.国家治理体系日益成熟B.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中枢机构权力分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后汉书》记载,南阳大庄园主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经济林木),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累积的财富难以计数),而赈赡宗族,恩加乡……县中称美,推为三老”。这段记载(       
A.反映了庄园的自给自足特征B.可用于研究豪强势力的崛起
C.是地方官把持选官权的见证D.证实了宗族是社会救济主体
2023-11-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