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汉时期,齐王死,文帝剖齐为六,分封为齐、济北、淄川、胶东、胶西、济南6国;景帝时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为王,使王国数量达到25个,创西汉一代最高纪录。据此可知(       
A.分封王国严重威胁着汉朝的统治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D.血缘纽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2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3 . 西汉前中期,新帝即位后通常在关中选定墓地,并从关东大规模迁徙强宗大族、富豪巨贾充实此地。皇帝崩逝后,国家便在陵墓所在地区设置县邑。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无为而治B.实行崇儒政策C.削弱东方藩国D.巩固专制集权
4 . 据记载,西汉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其中对“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的监察目的是(       
A.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及横行乡里B.禁止中央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C.杜绝诸侯王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时,扬州刺史吕柯参奏海昏侯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刘贺被“削户三千”;青州刺史隽不疑得知齐孝王孙刘泽等意图谋反,搜捕刘泽并上报朝廷。由此可见,西汉
A.注重对地方王侯的监督B.异姓诸侯王逐渐被剪除
C.地方行政权力得到强化D.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
6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019-01-30更新 | 9038次组卷 | 143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华鑫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206次组卷 | 109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华鑫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