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摘自《滚滚长江东逝水》



材料涉及了多位著名历史人物,请你从中选取一位或多位历史人物,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2024-02-0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西汉前中期,新帝即位后通常在关中选定墓地,并从关东大规模迁徙强宗大族、富豪巨贾充实此地。皇帝崩逝后,国家便在陵墓所在地区设置县邑。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无为而治B.实行崇儒政策C.削弱东方藩国D.巩固专制集权
3 . 汉武帝扩充乐府机构的规模,乐府的任务包括搜集民歌、制作歌词、重视采纳民间和西域的“新声变曲”等。乐府在采风时十分注意搜集反映民意的诗歌,并根据这些诗歌对地方官员的执政情况和为官品行来进行评判。这(     
A.折射出政治的民主化B.缘于王国问题的解决
C.有助于国家吏治建设D.维持了地方社会安定
4 . 据记载,西汉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其中对“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的监察目的是(       
A.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及横行乡里B.禁止中央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C.杜绝诸侯王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时,扬州刺史吕柯参奏海昏侯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刘贺被“削户三千”;青州刺史隽不疑得知齐孝王孙刘泽等意图谋反,搜捕刘泽并上报朝廷。由此可见,西汉
A.注重对地方王侯的监督B.异姓诸侯王逐渐被剪除
C.地方行政权力得到强化D.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2021-06-09更新 | 7574次组卷 | 79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
2021-01-24更新 | 1762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019-01-30更新 | 8961次组卷 | 14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145次组卷 | 109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华鑫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补习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