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社会动荡不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丞相,从而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汉献帝下诏给当时已据有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的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这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第一个政治行动。随后,因献帝东迁,关中出现权力真空,数十名大小军阀各拥兵自保,曹操便任命侍中钟繇为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中诸军,通过汉天子将关中暂时置于自己的号令之下。后来曹操与袁绍决战,双方谋士估量战局,无不将曹操奉天子有义战之名作为曹操政治上居于优势的重要砝码。

——摘编自《中国全史百卷本第031卷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材料二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教会她不凭感情用事,心平气和地与民选的首相共事,哪怕她从心底里厌恶这个首相。维多利亚女王变得成熟以后,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摘编自《英国通史第十五章维多利亚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挟天子以令诸侯”出现的背景及其给曹操带来的益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献帝时期和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在中央权力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二者在本质上不同的原因。
2021-11-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____控制地方选官权。
2022-09-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梁启超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6个等级,认为东汉民德最优。下列所述中国古代各朝代民德升降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注:梁启超认为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A.东汉上升得益于光武中兴,推行礼治B.五代时期与三教并行政策相关
C.明朝末年源于宦官专权、外戚干政D.清代的表现是因理学遭到打击
2023-12-0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豪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阶层。起初,他们是民中之“豪”,首先强在其财势,“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兼并大量田产,“与民争利天下”;其次强在族势,“汉代豪强往往不只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大宗族”,“雄张闾里”,成为离心力量,他们还恃财“买复”,享受免役特权。高祖刘邦与功臣列侯们推行“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等打击豪强的政策。汉武帝继续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打击豪强的政策。

材料二 列侯是仅次于诸侯王的第二等贵族爵。西汉昭宣以后,非豪强出身的列侯及其后代通过兼并土地,经营工商业,以及宗族势力的壮大而成为豪强;一些豪强通过军功、裙带关系、世传经学而受封为列侯,成为豪强在“庙堂”中的代理人。在联合镇压了黄巾起义后,上层列侯纷纷抛弃中央的荣位虚职,积极攫取州郡牧守的职位,企图割据一方;地方豪强的军事力量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积极投靠那些掌握地方实权的上层列侯。而后,曹操、孙权、刘备等分别联合不同的豪强地主武装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力量。

——以上均摘编自秦铁柱《汉代列侯与豪强关系刍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抑制豪强势力的原因及其主要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汉代列侯与豪强之间关系的变化,分析东汉末年豪强势力发展的主要影响。
2023-11-20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诗(?—38年),东汉汲县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城里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杜诗晓谕萧广后仍不改梅,乃将其击杀,并把情况向皇帝奏报。后拜为成皋县令,又迁为沛郡都尉、汝南都尉,“所在称治”。公元31年,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活节俭,施政清正平和,“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用的力量少,收效多,百姓很便利。“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请求降职,“帝惜其能,不许之。”杜诗多次向朝廷举荐知名士人刘统等人,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杜诗病逝于南阳太守任上,死后竟然“家徒四壁,窘无田宅,丧无所归”。南阳百姓把他与西汉太守召信臣并称,称赞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召父杜母”就成了历代赞颂基层官员为“父母官”的最初源头。

——据《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杜诗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诗受到世人及后世敬仰的原因。
2023-08-27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东汉与西欧庄园】

材料一   与田庄盛行相伴随的,是大量流民的出现。换言之,大土地所有者发展的基础是无数自耕农的失业,这当然不是一夕之间的事,东汉初年,光武帝提倡节俭宽厚,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使王莽篡汉以来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农业、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商人势力崛起,他们“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为社会稳定计,汉政府一度对商业活动采取敌视和钳制的态度,加之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不少商人财运亨通后却没有将更多资金流入市场扩大再生产,而是兼并土地、求田问舍,因为这能够帮他们提升阶级——“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甚至有不少商人“其为编户齐民,同列而以财力相君”,凭借着自己的经济优势走向了统治阶级。

材料二   西欧庄园的形成,其主要动因不是土地买卖和兼并,相反,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古罗马开门揖盗,出现三世纪危机,民族大迁徙,蛮族入侵。入侵后的日耳曼蛮族论功行赏,剥夺了大部分罗马贵族的土地并进行重新分配,大肆分封。在这种分封之后,土地的流动总体来说就很缓慢了,西欧各国都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实行了分权的贵族政体,此为封君封臣制。也就是说,各地方领主(一个与地主相对,但同时兼有政治权利和经济优势的身份)在他的庄园/封地内是有实权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汉田庄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田庄相比,西欧封建庄园有什么不同。
2022-08-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新始建国二年(10),王莽下令行“五均六管”法,实行计划经济。内容包括:1.政府控制物价。粮食布匹等供过于求时,政府按成本价买进求过于供时,政府平价卖出。2.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医疗、织布、旅馆、工匠、摆摊等,从前自由经营,现在政府征收百分之十所得税。3.实行专卖制度。盐专卖、酒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前大富豪可以自铸钱币)。4.规定国内所有自然资源均属国家所有,由国家开采。5.首创政府贷款。老百姓没钱祭祀丧葬,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经商贷款,收百分之十利息。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2)【谈一谈】

关于当时秦国人生活的状况,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中国秦汉经济史》一书,对于商鞅改革之后秦国的赋税有一个计算,它认为当时实物剥削量占农民总收入三分之二,劳役至少占农民劳动时间的七分之一,全部剥削量约占农民总劳动量的五分之四。


请回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反映历史现象的认识。
2022-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一种官方诏书。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皇帝颁布下发的“罪己诏”,如下表。两汉的“罪己诏”(     
朝代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
西汉文帝2日食;匈奴入侵
宣帝2地震;总结失政
元帝5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东汉光武帝3日食、地震;总结失政
和帝1蝗灾
安帝3一系列自然灾害
A.表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严重挑战B.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色彩
C.说明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D.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东汉光武帝严格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但最终东汉还是让“后宫之家”成了政权的主要掘墓人。据此可知,两汉败亡的原因之一是
A.穷兵黩武B.宦官专权C.土地兼并D.外戚干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