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86次组卷 | 1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所反映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残破,刘邦及其大臣在总结秦朝短命的教训时,认为秦朝之所以失天下,“乃举措暴政而用刑太极故也”,决定惩秦之失,改弦易辙,在统治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汉初“改弦易辙”的主要表现为(     
A.推崇儒家思想B.实行“无为而治”C.实行郡国并行D.奉行重农抑商
6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2022-07-14更新 | 7151次组卷 | 68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这主要说明汉初
A.等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B.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
C.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D.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
2020-07-04更新 | 725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这表明西汉初期
A.中央集权的程度出现弱化
B.官员民主意识非常强烈
C.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
D.官僚政治形态开始显现
9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335次组卷 | 18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寒假作业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述出处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2018-05-18更新 | 735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五次质量检测(1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