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的记载(部分)。由此可知,当时(     

卷四六《陈宠传》

和帝时,“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

卷六一《左雄传》

安帝时,冀州“多豪族,好请托”,“贪滑二千石”多“与交通”

卷五一《陈龟传》

顺帝时,“三辅强豪之族,多侵枉小民”

卷六七《党锢苑康传》

桓帝时,“太山……郡内豪姓多不法……夺人田宅”
A.社会矛盾尖锐B.中央集权加强
C.党锢之祸严重D.宦官外戚专权
2024-02-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后期,太学生联合世族官员结为“部党”,借助儒家伦理大肆营造舆论,开展反对宦官擅权的政治斗争,时称“党人清议”,最终遭到镇压。东汉时期的清议运动(     
A.塑造了清正的舆论环境B.折射出政坛的黑暗腐朽
C.客观上使外戚势力崛起D.凸显了儒学的教化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东汉初年,刘秀改革弊政,完善察举制,“退功臣而进文吏”,广纳贤才,在他们的辅佐 下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据此可知,“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关键是(     
A.轻徭薄赋B.重视儒学C.抑制豪强D.选贤任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后汉书·伸长统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历史现象( )
A.说明东汉民间社会财富充裕B.对当时中央集权有一定威胁
C.有利于打击北方匈奴的统治D.反映当时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6 . 尚书本为“少府(负责皇帝私财及生活的机构)属官治文书而已”,至光武帝时,则逐渐转为行政职位;东汉李固曾说:“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出纳王令,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尚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宦官专权乱政的现象B.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
C.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D.反映了宰相权力的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考古发现,自东汉以来的一些古墓内,随葬一种反映土地私有权及其观念的明器——买地券。这种买地券,“南起广东,北至山西,西自新疆,东抵海滨,均有出土。”汉代买地券的普遍存在反映了(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田庄经济的商品化经营
C.士大夫丧葬规制的提高D.土地资源商品化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东汉画像石,画面中描述的主要是豪强地主庄园生活,上面一格主要刻人物,下面一格刻庄园的一角。在这个庄园的院落里,正在进行杂技表演,主人及其家属、侍从正在观看:而另一个房间里的织女却在继续从事着纺织生产,有的纺纱、有的络纱、有的摇纬、有的织布。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B.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与民休息政策成果显著
9 . 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安、质、桓、灵),临朝者六后(窦、邓、阎、梁、窦、何),莫不定策帷帘."东汉太后专权形成的主要原因
A.外戚宦官专权的传统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D.中央行政体制不完善
10 . 上计制是古代中国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的一种制度。西汉时郡、国上计主要由郡丞、长史承担;东汉后期郡、国上计则由郡丞、长史的下属一一“上计掾史”承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王国问题的基本解决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专制集权的相对削弱D.地方长官的地位下降
2020-11-26更新 | 372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