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7 道试题
1 . 武帝即位之后曾提出:“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受命之符”即符合天意,受天命而立的凭据。而“灾异之变”取决于其统治是否符合天意,符合天意就能避免灾异,呈现祥瑞,达到治平。材料可用于阐释,汉武帝时期(     
A.儒学重现实政治轻人伦道德B.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C.儒学神学化产生的政治动因D.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
2023-01-25更新 | 75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 ·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

据此判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     
A.以社会地位见高下B.以个人私德为依据
C.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以朝代兴替排先后
2023-01-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原始儒学注重双向性伦理,虽有“尊尊”之等级,实无“尊卑”之贵贱;汉代儒生推崇《左传》深于君父之义,以秦制律令体系的“尊卑”取代了《春秋》的“尊尊”。这反映出西汉儒学(     
A.背离了儒家思想传统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完善了纲常伦理体系D.肯定了秦朝的政治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西汉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合格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       
A.平民子弟开始接受教育B.政府官员都来自于太学
C.儒学地位得到大大提高D.完整继承先秦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是国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孔子见老子》(部分),其主要出土于山东、陕西、河南、四川和江苏等省。居左的老子双手抱于胸前,拱手向对面手持见面礼“雉”(大雁)的孔子施礼。作为汉代比较流行的画像主题,此类画像石体现出当时(     
A.儒学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B.“无为而治”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间文化信仰具有多元性特征D.道家倡导谦虚好学、尊老敬贤
6 .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博士均为今文学家。汉武帝此举表明(       
A.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B.汉代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制
C.治国理政思想的变化D.儒生垄断了汉代的官僚系统
2022-12-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书记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2022-12-16更新 | 234次组卷 | 30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孔庙原为孔氏后裔和孔门弟子祭祀孔子的家庙,但自汉唐以来,孔庙祭祀逐渐官方化,并在全国推广,唐宋以来上升成为国家常祀祭典。历代少数民族政权也非常注重孔庙祭祀。这反映出(     
A.政权借助儒学塑造正统形象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未受冲击
C.儒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D.宗法观念影响国家政治行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D.晚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顾炎武、黄宗羲等抨击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