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7 道试题
1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汉武帝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兒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到汉宣帝时,贤才通过明经和对策方式被擢用者所占比重最多,这表明汉中期以来(     
A.确立了外儒内法的指导思想B.形成了儒学主导的统治秩序
C.延续了汉初统治的治国之策D.开创了以德治国的治理模式
2022-11-08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 )
A.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强化B.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
C.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D.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
2022-11-0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汉中后期,政府在判决案件时兴起所谓“《春秋》决狱”或称“经义决狱”之风,即可以直接引用“五经”经义特别是《春秋》的内容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这一做法(     
A.提高了审判效率B.反映了汉代缺乏明确的法律
C.降低了政府威信D.强化了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022-1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表明太学的办学目的是(     
A.培养政治人才B.发展儒学教育C.控制人民思想D.维护国家统一
2022-11-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张荣明在《古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治国理念》中指出:“战国秦汉社会先后经历了生产转型、制度转型和意识形态转型三个前后相依的历史阶段。”其中“意识形态转型”后长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是(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佛教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董仲舒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这表明他(     
A.吸收道法等家思想以发展儒学B.强调道德教化反对改革和变法
C.把儒家的伦理纲常上升为天理D.以思想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载的公元前2世纪后期以来,儒家以外诸子著作数统计表,该表反映出汉代(       
名称阴阳纵横小说
372110761220915
99336921736861074031141380

A.各家思想流派百舸争流、齐头并进的局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并未施行
C.尊崇儒术背景下诸子思想的流传与发展D.统治者选择性地采纳了尊崇儒学的建议
2022-10-29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学家翦伯赞说:“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为了获得禄米,必须通过这条唯一的狭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A.推恩令B.儒家思想C.察举制D.恩荫制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