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董仲舒就对六艺之科的态度而言,与李斯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截然相反,但其思路如同—辙。二者“思路如同一辙”是指
A.通过禁绝异端达致思想一统B.糅合百家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C.借助儒法结合实现君权巩固D.矛头指向道家改变无为局面
2 .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二者的主张
A.都使传统文化遭遇灭顶之灾B.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
C.都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实质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3 .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尊儒成为加强集权的重要措施。以下属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尊崇儒术的是
A.“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D.“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4 .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丝绸之路路线图
A.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通道B.西域都护府是管理丝绸之路重要机构
C.张骞通西域发生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D.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乐府诗《羽林郎》:“昔有霍家(汉昭帝时权臣霍光)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该诗可反映出西汉时期
A.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B.丝织业的高度发达
C.女子审美观念的改变D.女性地位得到提高
6 . 汉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慕其华而废其质”,其曾孙汉宣帝在位时“儒术不行”,“以法律为《诗》《书》”。这种变化表明
A.儒学丧失政治上的正统地位B.汉武帝并没有“独尊儒术”
C.统治者需运用多种理论治国D.儒学已经不适应统治者需要
7 . 白居易《贺雨》诗中说,“(唐元和三年)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遂下罪己诏……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一.诏下才七日……昼夜三日雨。”材料体现的天人观念有利于
A.巩固中央集权B.教导百姓勤奋
C.打击地方割据D.限制君权滥用
8 . 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
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
2020-06-10更新 | 1191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9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汉书》中又记载武帝以后立传者大增,有188人,其中士人有150人,约占80%。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2019-06-08更新 | 6715次组卷 | 89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