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新始建国二年(10),王莽下令行“五均六管”法,实行计划经济。内容包括:1.政府控制物价。粮食布匹等供过于求时,政府按成本价买进求过于供时,政府平价卖出。2.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医疗、织布、旅馆、工匠、摆摊等,从前自由经营,现在政府征收百分之十所得税。3.实行专卖制度。盐专卖、酒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前大富豪可以自铸钱币)。4.规定国内所有自然资源均属国家所有,由国家开采。5.首创政府贷款。老百姓没钱祭祀丧葬,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经商贷款,收百分之十利息。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2)【谈一谈】

关于当时秦国人生活的状况,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中国秦汉经济史》一书,对于商鞅改革之后秦国的赋税有一个计算,它认为当时实物剥削量占农民总收入三分之二,劳役至少占农民劳动时间的七分之一,全部剥削量约占农民总劳动量的五分之四。


请回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反映历史现象的认识。
2022-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 . 【东汉与西欧庄园】

材料一   与田庄盛行相伴随的,是大量流民的出现。换言之,大土地所有者发展的基础是无数自耕农的失业,这当然不是一夕之间的事,东汉初年,光武帝提倡节俭宽厚,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使王莽篡汉以来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农业、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商人势力崛起,他们“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为社会稳定计,汉政府一度对商业活动采取敌视和钳制的态度,加之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不少商人财运亨通后却没有将更多资金流入市场扩大再生产,而是兼并土地、求田问舍,因为这能够帮他们提升阶级——“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甚至有不少商人“其为编户齐民,同列而以财力相君”,凭借着自己的经济优势走向了统治阶级。

材料二   西欧庄园的形成,其主要动因不是土地买卖和兼并,相反,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古罗马开门揖盗,出现三世纪危机,民族大迁徙,蛮族入侵。入侵后的日耳曼蛮族论功行赏,剥夺了大部分罗马贵族的土地并进行重新分配,大肆分封。在这种分封之后,土地的流动总体来说就很缓慢了,西欧各国都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实行了分权的贵族政体,此为封君封臣制。也就是说,各地方领主(一个与地主相对,但同时兼有政治权利和经济优势的身份)在他的庄园/封地内是有实权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汉田庄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田庄相比,西欧封建庄园有什么不同。
2022-08-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2019·海南·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2019-06-21更新 | 4248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