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缓和阶级矛盾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注意整顿吏治,选拔贤能地方官吏,奖励廉洁。经济上,颁布释放奴婢诏令,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并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大兴儒学,兴建太学,设置博士,推崇气节,各以家法传授诸经。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东汉建立伊始,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就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刘秀在“柔道”思想的指导下,一改汉武帝以来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王莽的大民族主义,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政策,以德治边。

——摘编自张启琛《汉光武帝传》


(1)根据材料,概括刘秀在治国方面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秀采取的上述措施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1-08-2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东汉初,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徭役负担,光武帝颁布了“度田”诏令,核实各地的垦田数量和清查户口。起初,地方官员在执行“度田”诏令时,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袒护豪强大族。特别是河南、南阳两地,一为京师之地,功臣居多;一为帝乡,皇亲尤众,“田宅逾制”更甚。这些问题暴露后光武帝极为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整肃吏治,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从打击官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看,有河南郡、河内郡,兖州之东平国,徐州之东海国、琅邪郡,荆州之南郡等,范围很大。光武帝的“度田”令因此得以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度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度田”改革的特点并据此说明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216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东汉初,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徭役负担,光武帝颁布了“度田”诏令,核实各地的垦田数量和清查户口。起初,地方官员在执行“度田”诏令时,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袒护豪强大族。特别是河南、南阳两地,一为京师之地,功臣居多;一为帝乡,皇亲尤众,“田宅逾制”更甚。这些问题暴露后光武帝极为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整肃吏治,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从打击官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看,有河南郡、河内郡,充州之东平国,徐州之东海国、琅邪郡,荆州之南郡等,范围很大。光武帝的“度田”令因此得以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度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武帝“度田”改革的作用。
2020-04-07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2019-06-21更新 | 4258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2019届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议省刑法”“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要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曰:“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建武十七年冬,光武宣称:“我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种浸润黄老无为思想的“柔道”影响到光武的对外政策。光武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从而使东汉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

——摘编自《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其边防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东汉光武帝改革的影响。

2018-05-17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