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汉高祖推行了“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赋税政策;汉文帝即位之后,“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减轻刑罚,化行天下。可见,与秦朝相比,汉初统治集团(     
A.施政方针出现重大调整B.注重政治经济制度创新
C.追求盛世的恢宏与壮美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 . 汉文帝即位后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汉文帝的做法表明(     
A.儒家独尊局面形成B.治国理念灵活务实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2022-09-22更新 | 27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行编户制度D.采取郡国并行制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罢兵归田,组织军队复员。……同时又下令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规定凡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土地和房屋……对于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对于罪犯,除死罪者,一律给以释放……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的地区,则免除其租税。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进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高祖为恢复社会经济而采取的举措,并说明上述举措所体现的治国理念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022-07-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的政策,此时与该治国理念一致的思想是
A.黄老无为思想B.严刑峻法思想
C.重农抑商思想D.天人感应思想
6 . 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之家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可见,汉初的“黄老之学”
A.为董仲舒改造儒学提供了理论依据B.推崇虚静无为,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
C.认识到建立统一王权政治的必要性D.主张兼收并蓄,推动了儒家思想复苏
2020-12-01更新 | 1864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刘邦在楚、齐、赵等地推行郡国并行,东方晏平。这反映出
A.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B.东部只适合郡国并行制
C.秦汉东西部发展具有差异性D.汉承秦制才能长治久安
8 . 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为学生免除徭役,学优者随带出巡,有的还授以官职,蜀地民众大为羡慕。数年之间,蜀地民众开始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材料表明当时
A.西南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B.轻徭薄赋利于争取民众支持
C.儒学独尊推动汉代教育发展D.百姓国家认同观念有所增强
9 .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总结秦朝灭亡以及先秦政治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作《新语)12篇,主张“行仁义,法先圣",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受到汉高祖刘邦极大赞赏。陆贾的思想
A.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B.丰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学说
C.促使汉初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为独尊儒术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