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王朝在部分地区恢复封建形态,分封诸侯王国。汉景帝以后,王国的地位等同于郡。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数量与秦代相比大幅增加。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一百零三,共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要直接管理百来个郡,这个范围却是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统辖,其他郡国则分属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按六条规定检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而郡太守的品秩却是二千石,“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行之颇为有效,郡太守大都能克尽厥职,奉公守法,汉宣帝因此甚至发出“与吾共此(指天下)者,非良二千石乎”的感叹。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材料二   东汉初年,郡县设置并无变化,但两汉之际的战乱造成人口锐减,为紧缩行政开支,减少赋役负担,刘秀裁并四百多个县,并裁去郡都尉,将其职权合并于太守,使太守权力明显扩大。同时,刺史的权力也呈扩大趋势。西汉刺史作为皇帝耳目权势很大,此后其实权又不断扩大。东汉中后期因战事渐多,刺史常率兵出征,并利用兵权勾结地方豪强。

——摘编自赵炎才《中国传统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以来地方行政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因素。
2022-12-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都“度田”(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增加政府赋税收入)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乱,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自此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此事直接导致(     
A.地方割据局面产生B.田庄经济逐步形成
C.小农经济极度衰退D.流民问题不断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表所示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表中现象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时期罢置情况改制内容
西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罢州牧置刺史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监察范围扩大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罢州牧置刺史刺史掌握临时军事权力,获得一定地方行政权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A.监察制度的强化B.刺史职能的固化
C.中央集权的衰落D.州牧地位的降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东汉水利名家王景(公元30-85年)在担任庐江(今安徽合肥)太守时见“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此可以推知,东汉时期
A.注重加强对边境地区的开发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显著
C.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趋势D.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了一幅示意图(如图)。图中A、B两处应为(       
A.与民休息     尊崇儒术B.王莽改制     农民起义
C.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D.外戚专权     宦官得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掌握。到和帝(79—106年)时,政府被迫下令盐铁开禁,只设官收税。东汉后期,崔寔在《政论》中写道:“刀牟悉钝。故边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这一变化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
C.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D.政治环境发生变化
2023-08-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2年高考历史第6辑-历史现象认识不清类易错点01-06
7 . 汉朝在政治制度上大体继承了秦朝,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学习小组为了厘清这一过程,找到了如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舆为下,御坐为起,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比用士人更为得心应手。这些人在皇帝左右,逐渐在宫内形成一个决策的机构。

——吕思勉《秦汉史》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名,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范晔《后汉书》

注:《后汉书》为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述东汉史事的史书。吕思勉编写的《秦汉史》成书于1947年。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从西汉到东汉这一时期丞相与尚书的地位的变化过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2-12-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时期对开发边疆的移民,大司农会组织农耕并提供补给,政府还实行假民公田和赋民公田等制度。到东汉,大司农将发展农业的主动权交给了地方政府,豪族在开发农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批流民和欲求保护的自耕农纷纷投靠豪强地主。这一变化(     
A.改变了传统“重本轻末”思想B.推动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C.加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D.弱化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2022-12-16更新 | 838次组卷 | 1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中,司马迁将经济活动分为农虞工商四种。东汉时,“虞”这一利用山泽之利的行业在民间已经消失。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政府强化对经济控制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D.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频发B.寺院经济的膨胀
C.专制皇权的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联盟校(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