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东汉时,江南地区的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的四石提高到约六石。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这一变化(     
A.有助于古代经济格局的转变B.得益于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逆转D.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的进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社会表象,且制度安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下图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同发展阶段典型性特征的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刘颜《利益集团与我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研究》


从中国某个王朝或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整体发展角度,对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下语:“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元和元年(公元84年),汉章帝又下诏:“自牛疫以来,谷食连少,良由更教未至,刺史、二千石不负。”这可用于说明(     
A.畜牧业在汉代农业中地位重要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东汉的人口迁移引发社会危机D.汉代的重农政策有所松弛
4 . 西汉时期,武帝以景帝第九子身份继位,昭帝是武帝的幼子,宣帝是昭帝的侄孙,哀帝、平帝都是元帝的庶孙;东汉时期,大多数皇帝不是嫡长子,安帝、质帝、桓帝、灵帝都出自诸侯。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A.政局不稳影响皇位更替B.嫡长子继承制遭到废止
C.各地王国力量日趋强大D.儒家思想的地位被削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后汉书·安帝本纪》记载,永初元年(107年),朝廷从江南的丹阳、吴郡、豫章调粮赈救江北饥民。时隔七年后,朝廷又从江南的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等郡调粮北运,或赈济饥民。由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形势出现逆转B.长途粮食贩运贸易活跃
C.江南农民赋税负担加重D.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6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东汉画像石,画面中描述的主要是豪强地主庄园生活,上面一格主要刻人物,下面一格刻庄园的一角。在这个庄园的院落里,正在进行杂技表演,主人及其家属、侍从正在观看:而另一个房间里的织女却在继续从事着纺织生产,有的纺纱、有的络纱、有的摇纬、有的织布。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B.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与民休息政策成果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