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下狱死”;十六年(40年), “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这些举措(       
A.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B.旨在铲除异己势力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彻底削弱贵族阶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时期,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因不满其专权跋扈,称其为“跋扈将军”,梁冀居然命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死了年仅9岁的汉质帝。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专制皇权强化B.外戚实力雄厚C.儒学成为主流D.经济恢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汉代,民间资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存在雇佣劳动,一般情况下以货币的形式支付报酬,也存在以粮食支付雇值的情况。如居延汉简《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中就有“市庸(佣)平贾大男日二斗”的记载。这表明,汉代(     
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产业经营方式较灵活
C.统一的货币体系形成D.未真正推行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2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八王之乱”的兴起D.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3-11-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六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君主专制加强、皇帝依靠近臣治理国家的制度,一方面可以克制权臣篡权;另一方面,当皇帝无能、无力、昏聩或幼小时的权力真空期,极易出现体制外势力控制权力的局面。下列史实,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A.西汉初年功臣勋戚把持相位B.西周后期“共和行政”
C.东汉后期外戚干政宦官专权D.东汉末期曹操“窃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东汉三国时期官方登记在册户数口数数据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

1466423

4432881

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外戚宦官的相继专权B.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C.政治黑暗吏治腐败D.北方人口大批量南迁
2023-11-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初期,刘秀封功臣为列侯,并且要求列侯全部就国。侯国置国相一人,不归列侯管辖。列侯在封国内但食租税,无治民权,还要受到郡守、国相的监督。这些措施(       
A.削弱了同姓诸侯势力B.扩大了地方郡守权力
C.加剧了土地兼并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东汉章帝以后,“戚宦之争”未尝稍息。外戚利用皇帝幼弱,得以专擅朝政,皇帝成长后,则与宦官合谋对付外戚。这一现象(     
A.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B.表明监察机构尚未建立
C.标志着士族势力崛起D.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2023-11-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光武帝刘秀吸取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得东汉经济稳定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增强尚书台作用                 ②严格控制外戚平政
③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④释放奴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11-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文指出:“逮恒、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婶直之风,于斯行矣。”可见,东汉“清议”(     
A.起到激浊扬清作用B.主要探讨人生与社会哲理
C.旨在反对外戚专权D.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023-11-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