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A.北魏孝文帝B.苻坚C.松赞干布D.耶律阿保机
2022-03-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成稳,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与材料三中描述的南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022-03-0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四个王朝均定都在建康,此地有六朝古都的称谓,建康是今天的
A.成都B.洛阳C.杭州D.南京
2022-03-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些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领域发展的状况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D.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史学研究中将这一时期的众多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六国”下列“十六国”中属于西南割据政权的是
A.后燕B.成汉C.南凉D.南燕
2022-02-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A.B.
C.
D.
2022-02-14更新 | 249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一同学绘制了中国某一时期的朝代结构图,请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A.社会大变革与民族认同的形成B.文化多元与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专制强化与社会停滞
8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举对于北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并能起到同样效果的有(  )
①开通巩固统一的大运河②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④颁行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10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广汉语与汉字,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予以确定,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进行使用推广,禁止鲜卑语的使用。该做法
A.瓦解了士族阶层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民族交融D.激化了阶级矛盾
2022-01-21更新 | 397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