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几次人口流动情况
318年石勒徙羌羯降者10多万落于冀州
329年石虎徙氐,羌15万落于司、冀二州
349年河北大乱,流民20余万渡河投奔东晋
398年拓跋珪徙幽冀等六州吏民杂夷10余万充实代地(今内蒙古一带)

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人口迁徙促进阶级流动
C.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开发D.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2022-03-24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北方政权成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
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2020-05-13更新 | 1078次组卷 | 43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2019-10-22更新 | 239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2020-04-30更新 | 1735次组卷 | 53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
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
2024-04-18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2024-01-24更新 | 155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
9 . 两汉时期,江南渔猎经济地位显著,如《汉书·地理志》载:“江南地广……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东晋以后渔猎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种植业的比重日益提高,其丰灾直接决定人民生活。这一变化(     
A.体现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源于人口南移加速江南地区开发
C.反映了江南人地矛盾日益尖锐D.表明南朝政权更加注重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晋中前期的王敦、桓温都曾能牢牢掌控一支统一的军队,而后期的谢玄统领的北府兵则是由北府诸将聚合而成,其基层的控制权往往掌握在下层武将手中。这一变化表明(     
A.门阀士族势力的衰弱B.统兵权与调兵权趋向分离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