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孝文帝统治时期积极“去故存新”,如:迁都洛阳,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讲汉语、穿汉服,“欲令魏朝齐美于殷周”。有学者指出:尽管我们不能把北魏乱亡完全归咎于孝文帝的改制,但他付出了将本民族消融于汉族的代价,却加速了鲜卑贵族的腐化。材料旨在强调孝文帝改革(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
C.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D.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大多骁勇善战,同时也很重视儒生、爱好儒学。比如汉政权创立者匈奴族人刘渊,自幼就在洛阳太学学习;后赵开国皇帝羯族人石勒,重用汉族儒生张宾;前秦天王氐族人苻坚,重用汉族谋士王猛等等。材料所述现象(     
A.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北方各民族之间融合
C.深受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使得北方民族矛盾大大缓解
3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晋时期,晋武帝特别开设“寒素科”大举寒门,到了东晋则形成了“寒门掌机要”的局面。通过这些举措(     
A.庶族地主取代了门阀士族B.社会阶层流动大大加快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六朝时期城市大量兴起,其中很多由草市发展而来.这些新兴的城市也给南方的城市经济带来了某些新特征,如在南朝的市场中有了住家的出现和存在,“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黄昏时市场中依旧熙熙攘攘。

——摘自朱和平《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的名号多是继承中原王朝的国号;辽宋夏金时期,辽人以轩辕氏、炎帝后裔自居。这表明(     
A.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B.华夏认同具有统一的内驱力
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开放D.民族交流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7 . 北方人习惯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却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这说明(     
A.南方饮食习惯根本改变B.小麦在全国范围种植
C.北民南迁影响作物种植D.小麦的产量高于水稻

8 . 材料   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成为诸政权的拉锯地带,“号为荒土”。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并开始了对南朝的连年征讨,其间穿插有革服饰、正音声、改姓氏、大定姓族等汉化改革。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重新成为北方商贸中心,繁荣的“大市”集聚了一批财资巨万的富商大贾。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认为“迁洛造成北魏速亡”的原因。
2022-12-29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北史·西域传》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有《诗经》《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这反映了北朝时期(     
A.儒学成为西域主流思想B.西域广泛接受中原制度
C.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域D.西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