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面为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由此可知,下列对这一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

A.文化多元和民族交融B.社会变革和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C.军阀割据和政局动荡D.政权林立和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
A.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C.蒙古汗国大规模西征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
A.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C.元朝蒙古人大规模西征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中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政权的更迭,其中序号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西晋   北魏B.东晋   西晋   北魏
C.北魏   西晋   东晋D.西晋   东晋   北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2-11-10更新 | 742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内迁与中原汉族南迁”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内迁民族卷入对中央权力的争夺中
②南迁人民推动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自此中国进入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④南方的经济实力已渐渐超过了北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指出图一中由西、北边陲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二中北方割据政权的共同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4世纪下半期至5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1-09-2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