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內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不断,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材料三   魏晋以来,內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的汉族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民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2023-10-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由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质上缘于(     
A.自然地理屏障的客观阻碍B.小农经济的分散保守特征
C.豪强地主势力的分区制衡D.各地军阀的治国理念分歧
3 .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的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A.民族矛盾尖锐B.民族交融加强C.民族杂居相处D.中外交流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2021-11-13更新 | 304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对北魏统治者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面临的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备“能尽时人之器用”,孙权身边“异人辐揍,猛士如林”。不过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在这种抗衡中,孙刘联军也只能做到“守则有余,攻却不足”。这一状况反映出
A.曹魏政权实力较强B.九品中正制助推各国人才流动
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蜀汉的正统地位受到士人怀疑
8 .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①《赤壁之战形势图》 ②《三国鼎立形势图》
③《淝水之战形势图》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社会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2019-11-06更新 | 275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雷式厚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