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2020-01-22更新 | 377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婚杂居。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这些现象(     
A.推动边疆封建化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加强了民族交融D.缩小南北文化差距
3 . 下侧罗列某时期不同民族间通婚统计数据,可用于说明
A.商鞅变法的影响B.诸葛亮治蜀的成效
C.孝文帝改革的结果D.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A.B.C.D.
5 .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其中有“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的记述。据此可推断(     
A.《陈情表》是研究西晋历史的一手史料B.西晋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C.西晋初可能延续了汉代的察举制D.科举制在西晋时已有雏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42年,东吴攻下珠崖和儋耳后,恢复建制,并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当地蛮夷土著成为编户齐民。这一举措(     
A.推动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C.消除了区域经济间的差异性D.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基础
2023-05-0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8 . 图中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政权的更迭,其中序号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西晋   北魏B.东晋   西晋   北魏
C.北魏   西晋   东晋D.西晋   东晋   北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多发B.佛教在中国盛行
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2022-10-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两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动的因素是(     
A.少数民族的内迁B.豪强地主的壮大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抑商政策的松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