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资料统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D.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2023-09-21更新 | 537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2023-09-09更新 | 76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时期,内迁的匈奴人被统称为“屠各(或休屠)”,后其姓氏多改为刘、王、金、张、董、梁等汉姓。南北朝后期及以后“屠各”之名很少再见于史籍。这一现象说明(     
A.匈奴人已经远徙他处B.民族平等得到了落实
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D.民族布局进一步优化
2023-09-07更新 | 46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在广大北方地区形成了各民族错处杂居的局面。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在其统治范围内努力推行汉化政策,并接受大一统思想,以华夏正统自居。由此可知当时(     
A.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B.华夏认同感的加强
C.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D.汉代制度受到追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褒衣博带、长裾雅步是汉代服饰的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挎褶逐渐流行。服饰的变化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服饰文化传统的断裂B.社会主流思想的根本变动
C.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D.分裂割据与政权更迭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东汉三国时期登记在册的户数及人口数情况表。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东汉三国户口数表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
1466423
4432881
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地主豪强势力把持地方
C.粮食产量减少趋势明显D.北方人口大量迁往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旧唐书·舆服志》“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的多元服饰并存,到北魏晚期南朝“袍拂踝,靴至膝”。至唐代,源自胡服系统的“幞头、圆领缺胯袍和乌皮六合靴”为主的服饰搭配被固定到了常服系统之中。这(     
A.体现了服饰演变艺术性趋势B.反映了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体现了服饰演变中原化趋势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标志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
10 .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