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均田制和三长制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
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其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2016-11-21更新 | 71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4 .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④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6 .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2016-11-21更新 | 174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
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
8 . 便于北魏接受汉族思想文化的措施有
①均田制               ②迁都                    ③尊儒崇经            ④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制定俸禄制
C.颁布均田制D.同汉族通婚
10 .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016-11-21更新 | 19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选修单元检测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