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起于兖州,后屯兵积谷,招贤纳士,迎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孙权继父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用,力求向外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

——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材料二   北魏前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最初属于边境冲突。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统治重心移至中原,北魏政权也向中原式王朝迈进,北魏在与南朝通使中注重文物典制的输入,南北朝的冲突向统一战争转变。北魏分裂后,步入后三国时代。东魏为全力与西魏争胜,积极促成与萧梁聘使相通,并争取使后者断绝与西魏的交往。而在东魏与萧梁的频繁往来中,双方均自居正统并交锋激烈。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时,北方关中、关东和江南三大地域出现了向心力与文化认同。

——摘编自姚宏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治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国时期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曲靖天人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55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易中天曾评价中国某个朝代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与"它"有关的是(     
A.中华民族“多元”特点显著B.铁犁牛耕技术向江南地区扩散
C.血缘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民族交融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022-12-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下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初,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是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第二项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曹丕设立中书省,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尚书郎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担任。同时,削夺藩王权利,藩王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对地方行政规划重新划分,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关系。黄初三年(222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除禁令,轻关税,与民休养。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魏文帝励精图治,为曹魏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曹丕为政举措》


(1)据材料概括魏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文帝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