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政府夏秋两季征税
2024·四川泸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在位时期,认为既有的法律不完善导致奸吏任意出入人靠、于是“诏中书令高闾集中秘书官等修改旧文,随例增减”,他本人更是直接参与了法律的制定。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孝文帝下诏:“其五族者降止同祖,三族止一门,门诛止身”,北魏特有的门房之诛被废除。孝文帝认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孝文帝时期建立了中华法系很有特色的制度:存留养亲制度,即犯有死罪的人、在其尊亲属尚在又无人供养时,允许该人奉养至其尊亲属死亡,然后再执行刑罚。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也仿照汉族实行俸禄制度,“给百官绢粟有差”。随后将法律最初规定的“枉法十匹,义驻二百匹大辟”改为了“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北魏的法制建设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魏志静《北魏孝文帝法律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的法律改革。
2024-03-15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大臣高谦之认为,“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这反映了北魏(     
A.别铸小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B.通过币制改革实现社会稳定
C.正确借鉴了历代钱法的得失D.统治者铸钱敛财的财政观念
23-24高三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当时(     
A.北方商品经济一度严重衰退B.南方政权的整体实力占优
C.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D.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
2024-04-18更新 | 5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中期安史之乱后D.元朝统一时期
2024-01-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3-12-2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学者统计的两晋南朝时期士族和宗戚在录尚书事、中书监令、侍中、尚书令仆等八个重要官职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群体西晋东晋
士族48%78%64%55%
宗戚(宗室外戚)19%7%19%38%
A.士族势力控制该时期政治权力B.门阀士族与皇权间的矛盾激烈
C.两晋南朝时期君主权力已旁落D.东晋以后士族门阀的逐渐衰弱
2023-12-24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景博中学、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考古发现,汉魏时期的坞堡侧重于建造具有军事性质的防御设施;东晋南朝的坞堡则注重为生产生活服务,很少发现有军事性的防御建筑。坞堡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     
A.军事防御意识淡化B.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C.庄园经济趋于封闭D.建筑规模不断缩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D.佛教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